——专访浙江省嘉兴市委副书记、市委社工委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孙贤龙
“一船红中国”的浙江嘉兴,正在成为社会工作人才新高地。在“红船精神”领航下,嘉兴在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的深度融合。至今,嘉兴社会工作已走过十年。十年来,嘉兴探索的社会工作模式是什么样的?对民生福利服务、社会治理有哪些促进?本刊就此专访了嘉兴市委副书记、市委社工委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孙贤龙。
记者:嘉兴自2008 年发展社会工作,至今已有十年。这十年来嘉兴市大胆改革创新,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工作发展的嘉兴模式。请您谈谈嘉兴模式的几个特点?
孙贤龙:十年磨一剑。嘉兴模式不仅仅是发展一个行业、培育一批机构、激活一种工作方法,更是治道变革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城市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向的战略选择。
这十年,嘉兴模式“一张蓝图绘到底”,概括起来就是“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专业引领、全域统筹”。嘉兴模式的第一个特点是将党委领导做实。2008 年, 嘉兴市委成立了社会工作委员会。现在委员会由我任书记、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书记,25 个市级部门单位的领导为委员,实现了市、县、镇三级社会工作领导机构全覆盖。2017 年,嘉兴市和各县(市、区)又在全省率先全部建立社会组织综合党委,高配专职副书记。同时,将社会工作纳入对各部门的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促进政策落地、责任落实。第二个特点是将部门协同做密。在嘉兴,社会工作发展从来不是民政一个部门的事。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与联动发展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意见》《嘉兴市创业创新型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嘉兴市中长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专项规划》3 个综合性文件,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委社工办)等也先后制定社工教育培训、薪酬待遇、岗位设置等文件,形成了“3+X”社会工作政策制度体系。各部门责任清晰、分工明确、合力推进的格局是嘉兴社会工作发展10 年热度不减的有力保障。第三个特点是将专业引领做强。我市通过实施“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工程”“社工人才培养评价工程”“社工人才能力提升工程”三大工程,积极推进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化。目前, 全市社会工作从业人员1.7 万人, 达到常住人口的1.75‰。同时,嘉兴城乡统筹基础较好,所以我们发展社会工作时,不是单纯几个试点, 而是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做到市县统筹推进、服务领域统筹推进,城乡服务统筹推进。
记者:嘉兴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精神”的诞生地。在“红船精神”领航下,嘉兴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而在社会建设领域,嘉兴非常重视社会工作与民生服务的深度融合,请问社会工作在促进民生服务福利改善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是否真正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孙贤龙:从南湖畔扬帆起航, 嘉兴社会工作的红色基因与生俱来。秉持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嘉兴市的社会工作在促进民生福利服务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今年我们全面启动了面向困难家庭的“暖巢行动”, 在传统帮扶措施外,专门提出为低保困难家庭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再如“孝慈”“阳光”“拾星者”“青鸟” 等一大批专业机构积极参与助残、助老、助困、助学等项目,我印象深刻的就有社会工作者曾帮助一个15 年不能走出阴影的失独家庭重获阳光、调解了25 年的邻里矛盾、为卧床30 年的残疾人士安装康复设施等。
在嘉兴,社会工作者是引领社会向上向善、促进社会和谐的一支重要力量。十年来,各领域的社会工作者不仅提升了全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也密切了党群关系。嘉兴市“96345” 社区求助平台,通过“信息平台+ 加盟企业+ 社会组织+ 专业社会工作者+ 志愿者”的服务方式, 全天候受理市民的各类服务,回访满意率达99.95%。这里面,“社会工作者+ 志愿者”一方面作为直接服务的提供者,帮助有需要的群众排忧解难,另一方面通过对来电数据的分析,及时了解居民普遍关注的社区公共问题,搭建起居民和政府之间的桥梁,通过民情恳谈会等方式,帮助居民协商解决各类难题。
记者:在“红船精神”引领下, 我们注意到,在嘉兴这片社会工作发展试验田上,趟出了一条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进行服务型治理与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约束型治理有机结合的社会治理路径。在您看来,社会工作在其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对基层社区治理体制改革有哪些影响?
孙贤龙:党的十九大报告写入了从嘉兴桐乡市起步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经验做法。作为“三治融合”的先行之地,嘉兴市的“三治”探索与“三社联动” 息息相关。
社会工作提升了城乡社区的自治能力。嘉兴现在有城乡社区社会组织1.4 万余个,社会工作者发挥组织动员、宣传倡导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带动居民有序参与社区治理,促进社区自治协商,是“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格局的主要促成力量。社会工作还提升了服务居民的专业化水平。目前,我市1151 个城乡社区已全部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城乡社区生活服务圈初具规模;各地也纷纷开展了“全岗通”“全科社区工作者”等工作,将城乡社区打造成居民的“幸福家园”。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市8072 名持证社会工作者中,有1522 名是来自771 个农村社区的干部;有1431 人是来自380 个城市社区的干部,持证率超过50%。特别是海宁市,社区干部持证率已达83%,这些数字折射出了社区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也反映了我市社会治理水平朝专业化方向提升。
记者:通过这些年嘉兴社会工作的持续探索,您认为党委、政府和企业、社会、居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嘉兴社会工作发展还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
孙贤龙:十年来,社会工作的发展润物无声地改变着这个城市, 我体会最深的是,政府执政理念由“大包大揽”向“协商共治”转变,对该由社会来做的事向社会放权,由社会来做。基层治理实现了由“自上而下”向“上下互动” 转变。社会工作的发展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各方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居民、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志愿者、辖区商户等广大社会公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群众“代言人”,当然还有我们的党员干部,都在社会治理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发挥着各自作用。此外, 社会服务也实现了由“约束型管理” 向“服务型治理”转变。尤其是开展社区“综合岗”和“全科社区工作者”改革试点工作,越来越多的社区人员由条线管理向综合服务转变、由坐等群众向主动服务转变、由社区居委会单一主体服务向社区居委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多元主体服务转变。
十年来,我们趟过了很多“深水区”,但还有挑战。首先是职业化发展困境。嘉兴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偏少、服务岗位不明确不规范、职业发展空间不畅通、薪酬待遇水平较低、职业地位不高。其次是人才专业效能不足。一个是“本本族”效应,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与传统群众工作方法的融合不够。另一个是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既有获得国家、省、市表彰的优秀项目,也有部分项目存在内容不务实、运作执行不规范、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在社工机构层面,还缺乏后续资金支持、专业力量相对薄弱。这些必须引起我们重视。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是希望,也是机遇。进入新时代,嘉兴市将如何弘扬“红船精神”,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在促进社会治理创新、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作用?
孙贤龙: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提出的“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要求新使命新期望,弘扬“红船精神”,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进一步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智慧化和本土化发展。专业化主要是对标社会工作先进地区,进一步拓展社会工作人才规模、提升社会工作人才专业能力、优化社会工作人才结构、增强社会工作者实务能力等;职业化方面主要是加强社工机构的培育,提升影响力, 做大做强机构品牌,并积极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提高社会工作者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智慧化主要是充分发挥乌镇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的优势,依托“智慧嘉兴”“智慧云”建设,用大数据分析各类人群的需求,提高精准高效服务的能力;本土化主要是继续推进“全科社区工作” 的全能服务,促进社会工作方法与传统群众工作方法的融合,同时开展市校合作,培养本土社会工作督导人才。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嘉兴人秉持“助人自助”理念,平安嘉兴、和谐嘉兴的路将会越走越宽。